广软学子风采
榜样引领工程∣广软十佳大学生年度人物——韩佳蓉:投身抗疫第一线,做有担当的新青年
日期:2023-05-23 13:00:40  作者:(供稿:学生处 张琰  摄影:张琰  编 来源:  浏览量:48

个人简历

韩佳蓉,游戏系20级网络与新媒体(编运)3班,现任班级心理委员、学校国防教育教导队队长,曾任学校国旗仪仗队副队长、游戏系心情驿站朋辈辅导组副组长。她一直将“行胜于言”作为自身的修炼目标,认真学习,团结同学,乐于奉献,努力参加各类比赛及实习交流活动。学习成绩优异,综合测评分排名班级第一,荣获省市级奖项5项,校级奖项15项,在校志愿时长共计251小时。她在寒暑假参加了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的实习记者工作,与疫情抢时间,与时间抢新闻,独立发布稿件30余篇。2022年,她主动报名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兰州市委员会组织的抗疫志愿工作,共执行大小任务20余次;在学校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共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30余次,荣获了广州软件学院防控“优秀工作者”、兰州市城关区草场街街道“全能志愿者”。

获奖情况

省市级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草场街街道“全能志愿者”;

第十五届大学生科技学术季活动之广东大学生社会治理调研大赛三等奖;

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第五届广东省学校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团体三等奖;

“国丹影视杯“新媒体设计大赛优秀奖。

校系级

2022年度“广软十佳大学生年度人物”;

2022年校“疫情防控优秀工作者”;

2022-2023学年单项奖励金三等奖;

2022-2023学年“优秀学生骨干”;

2022-2023学年“优秀心理工作者”;

2022年“五四”合唱比赛二等奖;

2022年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2021年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2021-2022学年单项奖励金三等奖;

2021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经典诵读三等奖;

2021年度心理委员培训“最佳学员”;

2021级新生军训“优秀学生工作人员”;

2020-2021学年第一届国防教育教导队“优秀队长”;

2020年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2020年20级新生英语朗诵比赛一等奖。

榜样事迹

疫情以来,为家乡办实事

韩佳蓉的家乡在甘肃省兰州市,2022年7月因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兰州市政府宣布全城静默管控,而这是兰州市在2022年第三次实施全城管控举措。医疗、物资、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出现资源严重短缺,故而兰州市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韩佳蓉在看到招募志愿者信息的第一时间响应“大学生返家乡”的工作号召,联系了共青团兰州市委志愿活动负责人,在团市委的派遣下,参与到了所在社区的疫情志愿活动中,成为一名真正的志愿者,志愿时间持续28天。在此期间她曾参与疫情防控时期的社区核酸检测、社区抗原配送、物资配送、社区卡口值班等工作。一个月志愿期内共执行大小任务20余次,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

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段日子,每个人都是战士,人们在用不同的方式守卫着自己的城市,或许身披战袍直面病毒,或许投身志愿参加抗疫,而在这期间更多的市民选择留守在家,尽自己所能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在响应号召后,韩佳蓉和父亲一起参与到了志愿工作中去,是社区中唯一的一对“父女档”。

疫情以来,为学校办实事

韩佳蓉同学在国防教育教导队担任队长,需要随时按照学校下达的指令来调整统筹队伍的人员物资分配。

在参加工作的过程中,她需要随时上传下达,在老师和同学之间做好沟通的桥梁。她参加过学校核酸检测的布场、撤场、测温、秩序维护等工作,努力将自己和队伍负责的环节做到衔接无误,保证校园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任期间共参加过与疫情防控相关大小志愿活动30余次。在2022年度五四表彰大会上被评为“校防控优秀工作者”。

提笔话疫,为人心做鼓励

2022年7月14日参加过社区的志愿活动后,韩佳蓉写了一篇日记,她认为在这个管控严格的特殊时期,人们的内心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躁不安情绪。随即她将自己的日记《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疫”中知》投稿至“i兰小青”(共青团兰州市委官方公众号),希望通过这篇日记可以让更多的居民们看到志愿者的工作,相信政府也相信自己。

2022年7月19日,文章《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疫”中知》成功发布,这篇文章受到了多方关注。兰州电视台在关注到这篇文章后,通过线上采访的方式编辑并发布视频《零零后大学生的“抗疫”日记》、奔流新闻记者在采访后编辑融媒体新闻《【抗疫故事】志愿者队伍中有一对“父女档”》、腾讯新闻“绚丽甘肃”转载文章《青年志愿者韩佳蓉: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疫”中知》、兰州市城关区草场街街道办事处也在文章发布后进行了转载宣传。

志愿实录,少年无惧冲锋在前

兰州疫情爆发后的第12天,韩佳蓉用文字记录自己作为一个志愿者的直观感受。

韩佳蓉第一次加入到了草场街社区的抗疫工作中,那也是她第一次和父亲搭班工作,穿上那身纯白的防护服的时候,她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在那时依旧有着高感染率及致死率的新冠病毒毒株,但在不远处那栋封控的大楼里,有一百多户红码的高危居民需要抗原去确认自身健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是时候加入到这个行列里了。历时五个小时,从晚间七点开始到凌晨一点,韩佳蓉和志愿者们终于挨个敲开了住户家的门,保证抗原发放到户到人。身穿防护服,在二十几度的晚上,穿着短袖都能浑身湿透,人们的脸隔着模糊的防护面罩已经看不清晰,声音成为了志愿者们和住户们交流的主要方式。

二十三点后,每次敲门时的韩佳蓉都已经做好了接受住户不满情绪的准备,但事实证明是她多虑了,似乎致谢是住户们共同的语言,“谢谢你,辛苦了……”是她在那个夜晚听过最动听的话语。送抗原的工作强度不小,每一次弯腰去拿试剂盒的过程都让她清晰地感受到汗水与体温在和自己的工作热情发生着化学反应。

乙类乙管,青年应当以史为鉴

疫情期间,所有的志愿工作者们都同医护人员一样,愿以凡人之躯,做不凡之事。在曾经那个一眼望不到抗疫尽头的日子里,他们都知道抗疫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成功的事,但韩佳蓉愿意继续做一名在疫情期间仍愿冲锋在前的青年志愿者,在抗疫过程中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即使微弱如星光。

新冠病毒在当下已被认定为乙类乙管,不会再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产生过多的阻碍,但青年们更应该时刻铭记那段困难的日子。以史为鉴,就如同韩佳蓉面对媒体采访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大声且清晰的向镜头表述:“历史的交接棒即将交予我们这群青年人手中,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

切身体会,坚定自身未来信念

2021年12月,韩佳蓉参加了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的实习工作。她认为疫情来临,除了保障工作外,任何工作都有宕机的可能,但新闻工作是绝不可停止的。疫情期间,人们为响应国家政策,在家中为疫情防控工作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时候新闻是人们了解外界世界的一大重要途径。

韩佳蓉坚信,自己可以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习工作,向读者们传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实习工作期间,她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采访、编辑工作。在新闻发布会上,作为记者代表问出人们关注的问题,发布会结束时,她会在第一时间写稿,将稿件交予上级审阅,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新闻信息。

中国日报是一个特殊的媒体,在一众疫情时报的新闻中,有关文化的内容是人们最关注的新闻类别,值得一提的是,冬奥会期间,韩佳蓉作为记者采访了敦煌研究院的副院长张元林同志,她和小组的同事们共同撰稿,最终《Similarity of frescoes to winter sports raises intrigue》一文在中国日报冬奥专版发布。

(供稿:学生处 张琰  摄影:张琰  编辑:张琰  审定:陈婷婷)